轉(zhuǎn)載:無錫盛陽食品城有限公司
欲速則不達,見小利則大事不成。此話出自孔子著《論語·子路》,這句話的意思是——如果一味追求速成,反而會達不到目的;如果貪求小利,就不能成就大事。凡事要從大處著眼,從長遠考慮,做事情必須要循序漸進,按照事物發(fā)展的規(guī)律一步一步地處理好,這樣才能有效地采取措施并在最短時間內(nèi)選擇最合適的辦法來解決問題。急于求成,結(jié)果可能一事無成!
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儒家學派的創(chuàng)始人,被后人尊為圣人??鬃釉谀贻p時當過趕馬車的車夫,從御術(shù)中的“起乘轉(zhuǎn)合”中悟出許多人生道理,如“無欲速,無見小利。欲速則不達,見小利則大事不成?!笨鬃右簧杏藷o數(shù),聆聽過他教誨的弟子也都學識淵博,其中不乏像子夏、子路這樣的人才。
經(jīng)過數(shù)年的苦讀和老師孔子的耳提面命后,子夏終于離開孔子獨自去闖蕩了。剛開始的時候,子夏只是在縣衙里做一些次要的雜活,負責日常的一些繁瑣事務(wù)。后來經(jīng)過自己的努力和積極表現(xiàn),子夏順利的當上了莒父縣的縣令,成了一方父母官。
在當上父母官之后,子夏在許多事情上并不是特別的熟悉和有把握,于是他就問自己的老師孔子請教,如何處理好縣政和日常事務(wù)??鬃雍芨吲d子夏能夠出任莒父縣的縣令一職,因為他所栽培多年的學生終于成才了,孔子當然喜不自禁。于是他就教導諄諄教導子夏說:“子夏啊,你能有今天的成就,為師也非常欣慰,不過你做事方面還要繼續(xù)學習呀。首先,做事不要圖快,再就是不要只顧蠅頭小利。一味圖快,反而達不到預期的目的;如果只顧小利,則辦不成大事啊?!?/P>
《韓非子》中也記載了這樣一個欲速不達的故事:春秋末期,齊國大王齊景公非常器重和依賴相國晏嬰(即晏子),國中大小事情,齊景公都要向晏子請教,然后才可以定奪。
一次,齊景公正在海邊游玩散心,忽然接到侍從的報告:“大王,大事不好了,京中來信,相國病倒了,十分的危險!”齊景公聽到這個消息,下令馬上回京。他挑選了最好馬匹和馭手駕車,急急忙忙的出發(fā)了。在車上,齊景公不住地催促馭手:“快點,再快點!相國病危,孤要馬上見到他?!?/P>
雖然馬車跑的已夠快了,齊景公仍然覺得太慢,于是就把馭手推到一邊,索性自己拿起鞭子趕起了馬車。這樣跑了一陣子,齊景公還是覺得不夠快,怎么辦呢?這個時候,心急如焚的齊國國君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,他干脆跳下馬車,徒步奔跑起來,一會兒,齊景公就累得汗流浹背,上氣不接下氣了。齊景公當然沒有四條腿的馬兒跑得快了,他一心求快,結(jié)果反而更慢了。
齊景公見不行,只好又回到車上,讓馭手重新駕駛馬車往京城趕路,這個時候齊景公才覺得,還是馬車走的快啊,假如自己趕車或者徒步跑回京城,還不知道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到達呢!
這則著名的故事,深刻闡述了做事要遵循規(guī)律、欲速則不達的道理。當然,事物規(guī)律是辯證的,毛澤東主席在《文化工作中的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》一文中明確指出:“欲速則不達,這不是機械地說不要速,而是說不要犯盲動注意。”所以我們要吸取古人的經(jīng)驗成果,做事要詳查事理,明辨是非,審勢而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