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(zhuǎn)載:央視新聞

4月19日21時59分迎來谷雨節(jié)氣!
到了谷雨,便是暮春時節(jié)了。人在雨的倒影里,看見花落,聽見鳥啼,知曉手里握著的,只剩下一小把春光。突然間有一種急切涌上心頭,春天你慢點走,你孕育的畫意詩情我還未看夠。
谷雨·一隅
執(zhí)一筆純真,畫一隅煙火,贈你一方生趣。

央視新聞《夜讀》X水墨畫家皇小小
特別呈現(xiàn)
谷雨·節(jié)氣
作者/宋英杰
節(jié)選自/《二十四節(jié)氣志》
谷雨,雨生百谷,故曰谷雨,是隸屬春季的最后一個節(jié)氣。
谷雨時春生之氣盛極,“句者畢出,萌者盡達”。也就是說,彎曲的芽兒皆出世,嬌嫩的葉兒初長成。草木“賣萌”的時節(jié)結(jié)束了。

已是暮春時令,花草繁茂,是為榮華。
如果按照氣溫的標準,一些高緯度或者高海拔的地區(qū)依然在“探春”,而南方地區(qū)已然開始“惜春”了。
“春眠不覺曉,處處聞啼鳥。夜來風雨聲,花落知多少”描述的,便是谷雨時節(jié)的風物。南方漸漸進入雨季,落花、流水時節(jié),有人為春之將逝而感傷,但落絮依酒、飛花入衣,似乎是很具有俠士風格的一種意境。

花草繁盛的春天,也是詩歌十分繁盛的季節(jié)。
古人說:“春物方蕩,民情以郁陶?!被蛟S人們原本細膩的情感更容易為春天的景物所撩撥,喜憂縈懷。
對不同季節(jié)的雨,古人的態(tài)度也迥然不同,于是才有春雨如恩詔、夏雨如赦書、秋雨如挽歌的說法。在古人眼中,陽春三月,是上蒼“承陽施惠”的時節(jié)。
雖然都是“陽春布德澤”,但清明和谷雨又略有不同,清明的回暖更顯著,谷雨的雨澤更豐沛。谷雨時節(jié)的降水量,既多于之前的清明,也多于其后的立夏,不負“雨生百谷”之名。
萬物漸漸適應(yīng)了這種先灑陽光、后賜雨露的流程,于是“清明宜晴,谷雨宜雨”。

谷雨節(jié)氣,“時雨將降”。所謂時雨,有兩層含義:一是指應(yīng)時而至的雨水;二是指飄忽、急促的雨水。雨水多了,也急了。雨,時常會成為一天之中的小插曲,甚至主旋律。
余光中先生在《六把雨傘》中寫道:
雨天長,灰云厚
三十六根傘骨只一收
就收進一把記憶里去了
不知在那扇門背后
只要我還能夠
找到小時候那一把
就能把四川的四月天撐開
春雨就從傘邊滴下來
蛙聲就從水田里
布谷鳥就從遠山
都帶著冷颼颼的濕意
來繞著傘柄打轉(zhuǎn)
喔,雨氣好新鮮
春雨中的記憶往往非常唯美,但或許“最美的不是下雨天,是曾與你躲過雨的屋檐”,最美的不是雨巷,而是撐著油紙傘,“一個丁香一樣的結(jié)著愁怨的姑娘”。

谷雨時節(jié),花已落,燕又來。有暖意,但熱未至;有涼風,但寒已消。天氣變化節(jié)奏特別快,以至于人們曾調(diào)侃,“什么谷雨啊,明明是‘谷風’”。因為難得下雨,卻常常刮風,北方惹得楊花柳絮漫天舞;在南方,則是陰雨連綿,遍地桃花水……
“癲狂柳絮隨風舞,輕薄桃花逐水流”。地面、林間、小徑上、溪流中,是暮春時節(jié)的落花之美。令人感慨,短暫的花季,迎來與送往,竟是兩番風物。在與自然物候的迎來送往之間,人們愈發(fā)珍惜“天人共好”的絢麗陽春。

谷雨·草木人間
谷雨,
一陣下得山河喧鬧,
一陣下得草木歡笑。
人生百態(tài),
任何心事都可以在雨中放下。
雨后的一切,
都是簇新的你清朗陽光的模樣。
谷雨·絮語
谷雨,素來是最“貴”的節(jié)氣。
不必說被汪曾祺老先生直喊“太貴了太貴了”的谷雨茶;恨不得按根售賣的香椿芽兒;連“花之富貴者也”的牡丹也齊整整地擠在這個時節(jié)盡一把光彩。

這份“貴”之中,自然也包含對光陰的惜取,人間四月天,每一刻都“貴如春雨”。
如何珍惜眼下的時光?正如《夜讀》此前寫給大家的:
“不再忽略家人,要更多地問候,更多地陪伴,哪怕吃一頓飯,聊一場天;不再犧牲健康,要好好鍛煉、按時吃飯,讓身體和靈魂都有時間休憩;不再優(yōu)柔寡斷,要邁開腳步、敢想敢干,答案也許在過程中才會浮現(xiàn)。在不斷的修正中,長成更好的自己?!?/P>
雖然,暮春會惹人傷感,但日子總有愉快的補償。假期將至,在四月最后一段明朗和煦的春光里,走出家門吧,鄭重地和春日告別,然后便一往情深地步入接下來的生活!

抓住春天的小尾巴,
給她寫段話吧!